考研德语考什么?
2016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德语试题结构调整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58号),对自2017年起研究生考试的德语考试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具体变化如下:
a) 题型方面:取消“完型填空”和“短文写作”这两个长期以来的传统项目;新增“阅读理解”以及“汉译德”两个新题项。
b) 分值比例方面的变动:词汇量比重由40%降至30%以下,阅读占分比重上升至50%以上,翻译的比重也有较大提升。
c) 难度增加:从近几年的全国考研真题来看,完形填空越来越难,短文写作也是越来越贴近生活,所以这次改革后,大家将直接面对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全新题型。另外,由于新增“阅读理解”这一题项并大幅度提高其占比,使得该部分在试卷中所占的绝对地位得到加强,因此我们也将面临阅读量更大、文章理解难度更高的难题。
d) 根据上面的这些改变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考研德语已经由侧重语法结构分析的传统“语法—翻译法”模式逐渐演变成注重考查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新型应试教育模式了。这种转变意味着今后考研英语的难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对考生们的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备才能应对这些新的变化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一点事实,就是任何题型都有其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完形填空这类固定出题模式的文章通常都有着非常固定的做题思路和方法,而阅读理解也存在着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等,对于这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都需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全新的考题吓倒,才能在考场上快速准确地抓住关键信息,从而顺利攻克这些新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只有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其次,我们必须要加强日常的语言积累。虽然从题型上来看,新增题目中的“阅读理解”属于传统题型,但是考察的重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的“完形填空”和“短文写作”更倾向于考查对语法结构的把握程度,而这次新增的“阅读理解”则更注重于考查同学们对于整体内容乃至细节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就使得我们的日常学习重心需要适当向“阅读理解”倾斜,在平时的阅读中除了要注重语言点、词组搭配等的积累外,还要更加注重对文章的总体理解与把握以及对段落大意、核心主题等内容的归纳总结。
总之,此次改革的实质就是让考研英语真正成为一门注重考查实际的实用型的语言类考试,这势必会对日后的考研复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也只能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具体的安排还是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