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字几画五行?
掳 笔画数:16;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35435221112111 五笔86&98:RPWC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370 基本字义 ● 掳(擄)lǔㄌㄩˇ ◎ 劫掠,抢走:~掠。绑~。 其他字义 ● 掳(擄)luōㄌㄨㄛˉ ◎ 古同“娄”,聚集拢来。
详细字义 ◎ 掳 lǔ 〈动〉 (1) (形声。从手,吕声。本义:捉拿,擒获) (2) 同本义 [capture by force] 明 王铎《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公(袁可立)乃以单楫直抵其岸,与虏相持五十馀日……虏骑屡欲登陆,为公所遏,不得逞,遂掠沿海人民及牛马而去。”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掳 ·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魯魚切《集韻》《韻會》盧谷切《正韻》龍玉切,音祿。與擄略同。牽挈帶引也。《釋名》攜也,携持之而奪去也。又掠奪曰擄。《漢書·武帝紀》詔曰:吏不廉平。則百姓多偽。今農夫亦貪,歲不登,則軋糧奪菽。小男供事,老女車戶儻齎穡。夫賤則少善,盜賊多,而刑誅眾。此皆疾惡殘賊之所生也。 又《後漢·馮異傳》更始即位河北未定,諸將貪財好殺。虜掠財物,數相傷害。 又《史記·周勃世家》勃既已為太尉,身出關,度河,免駙馬都尉、丞相大弟謁兄勃,勃不起。 又《前漢·霍光傳》光薨後,金日磾上書願歸國死。大將軍光薨於東都邑宮中,昭帝素聞光寵譽,太孫師石慶中郎將,迎至京師。自後不敢復虜掠。上愈益重光。 又《元好問·序》凡所謂辭章者,經營琢鍊,而求其獵取之富,誇飾之功也。其為言雖若取之無盡而用之不竭,然非有以運其機軸,而馳騁乎氣象之間,雖積學窮詞,勞思費力,莫能舉其隅,而何暇及其體要哉!故詩文之盛衰,繫乎時代之治亂。時世清明則人之才力,所發越者廣遠,而詩文章彩煥麗而輝煌矣。 又《集韻》龍珠切,音卢。義同。 考證:〔《漢書·蕭望之傳》〕 謹照原文改爲《漢書·劉向傳》。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擄 ◎ 从手呂聲。《六書統》作「」『』。 《周禮》作「」。○按《周禮‧秋官‧司寇》“掌囚戮罪人”,鄭注云:“‘戮’當為‘’。‘’讀如‘’”。是漢以上之‘擄’字作「」可知。《六书總義》載《六書統》作「」字,誤也。今依舊例加手作“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