玚五行属什么?
“玚”字的五行属性是“火” ,并不是“土”。查《康熙字典》可知,“玚”字古音chàng,从“日”从“呈”,意思是像太阳一样光明纯洁。现代汉语一般读作yáng。 “玚”最早见于金文,形声字,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日”表示汉字所对应的象形文字外形,“呈”表示读音。因此“玚”的本义就是“明亮”、“洁白”。
后来,“玚”字被用来指一种玉——“珩”,所以今天“珩”字常写作“玚”。这有点类似“琴”和“筝”的情况,在古代“琴”字常写作“箏”,现在则多写为“琴”。
关于“珩”这种美玉,《尔雅·释器》中有一解释:“瑜、珉谓之珩。”这里的“瑜”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宝玉”或“宝石”。可见,“珩”就是像宝玉一样的石头。 古人用玉来做装饰品,还因为玉石坚固而且有一定韧性,不容易碎。所以“珩”又引申出“坚守原则”的意思,比如说一个人“中行(héng)其仪”。这也是“行”的本义之一,今天的“行为”“行动”都来源于此。
由于“行”有“坚持”的意思,所以“行远自迩”(慢慢走吧,你急也没用)中的“行”应该读xíng;而“珩”的本义是“白璧”,也含有“光亮”之意,所以“怀瑾握瑜”中的“瑜”应读yú。 另外,“行”还有“道”的意思,比如“天道酬勤”;同时还有“刚强”的意思,比如“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