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收入多少?
中等收入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统一标准。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低收入国家日均收入低于1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日均收入在10-20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日均收入高于20美元。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属于中等收入偏下国家。 2019年,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7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8%),比上年减少470元、下降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万元,比上年减少346元、下降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万元,比上年减少280元、下降1.7%。
如果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收入”为参考系,那么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约为2.1万美元,相当于人均GDP的中位数水平;而全球平均水平则为1688美元,仅相当于人均GDP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从绝对量上看,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贫困线(1.9美元/天),达到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收入”国家标准。但从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收入水平看,我国国民仍然是“穷”的。
比如,和发达国家相比,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31.7%,日本的34.9%,韩国的59.8%;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相当于泰国的53.8%,新加坡的33.2%,马来西亚的25.7%。 [1] 再比如说,2019年全国有14亿人口实现了手机上网,但仍有约7亿人月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这些人在互联网普及率上还没有“入场券”,也就是说他们还不是网民。
所以,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我国都属于发展中大国,国民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世界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