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十二生肖指什么生肖?
“智者属十二生肖”这句话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也?”“子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子非我,子不知我也;然则我可知矣,我知之,故我能乐之;子不知我,则我何喜焉?” 庄子在这里是用虚构的对话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其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哲学命题——“我”是什么?先秦哲学家们讨论得很热烈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哲学里叫作“主体性”(subjectivity)问题。什么是我的主观感觉呢?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又应该知道什么?对于主观性的追问最终会引导到我们对自己存在的怀疑。 “我”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究竟是不是存在着的呢?如果我是存在的,那我可以知道一切吗?
老庄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更不可能完全了解世界。一个人不应该试图去做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比如,你不能让自己成为一条鱼从而体会到鱼的快乐,因为你是一个人,你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喜好,你只能做你自己。如果你非要强行去变成另外的样子,那是愚蠢的。这也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不要试图变成别的什么东西。人是永远也无法变成别的什么的。
鼠
古人称十二生肖为“十二属”。十二属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古希腊人纪年也用生肖,称为“星座”:羊、螃蟹、狮子、山羊等……共十二种。其纪年法与我国不同之处在于以星座的盈亏周期纪年。不过,西方十二星座中没有鼠,把兔称为狗,称猴为山羊,鸡是蛇,猪是螃蟹。古印度佛教也有十二属纪年法,纪年法与我国相同,属相则有区别,即:象、鹿、猫、熊、蛇、龟、犬、孔雀、袋鼠、鱼、龙、象。
兔
我国生肖纪年始于何年,说法不一。一说始于我国战国时代。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就说:“午,马也。申,猴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征富篇》中亦说:“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凌 Promotion,自许上流。有嘲之者:‘鼠壤有余味,哪须床头金?’又一士族笑之:‘我尝跨白马,为官解围;你焉知鼠壤是何物?’”可见,“十二生肖”在南北朝时已深被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通晓和使用。
虎
把十二生肖称为“十二属相”,始于唐代。唐《朝野佥载。卷六》中记载:“东都进士李师中嘲一崔姓人,令张孝忠唱之。其词曰:‘勾芒掌上出,侍中怀中秋。天上三脚乌,尽是尔曹流。’勾芒者,田种之神也,鼠也;侍中者,崔姓也,猩猩者,猴也。又张玄宗嘲崔士从云:‘黄牛脚弱,鼠子难牵。’鼠亦本是崔姓。”唐朝人不但把十二生肖称为“十二属相”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已广泛使用属相之学,可见属相的文化根基是在唐代奠定的。
兔
生肖传入日本比传入越南、朝鲜等国晚,传入日本是在八世纪奈良朝时代(710—794年)。
蛇
至于十二生肖的制定根据和序列次序,千百年来,不仅人们众说不一,而且在历代典籍中所记也不尽相同。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篇》中说:“午者,其中之气也。马者,中兽也。”“申者,阴气之主也。猴者,阴物也。”“亥者,天地闭塞,物藏用也。彘者,物畜藏也。”“寅者,月之首甲,阳气始通。獭者,阴物将死也。”“子者,生物之始。鼠,贼害之物也。”……
龙
总之,王充认为十二生肖与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以及人们对各种动物性能的理解有密切关系,是人们根据阴阳五行说、形形相御的观念选定的。王充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龙
唐代人李筌在其《东晋玄女传》中说:十二生肖序列根据月亮纪月运行顺序选定。“子配鼠,正月建寅,夜漏正长,阴气将退,而鼠昼伏夜动,阴类也。丑配牛,二月辛丑月也。正月二月阳气起而万物生,耕种当于是时,故以牛配之也。辰属龙,三月雨水已降,龙起而飞,以应天时,故以龙配之也。巳属蛇,四月者,蛇鳝出行,地中气暖也,故蛇配巳焉。午属马,五月盛阳之月,而马亦健而壮也,故午马健。未羊,六月也,阴气起,羔羊感之,故未羊。申猴,七月阳落阴高,猴属阳,故申属猴。酉鸡,七月月出,酉宫当兑泽,泽中有鸡,故酉属鸡……”
龙
《东晋玄女传》的作者,将十二生肖序列解释为月亮纪月运行和阳气变化的结果,有其独到之处。
龙
元《礼记集说》一书,在解释十二生肖序列时说:“十二月之建,配十二辰者,阳六月相生,阴六月亦相生也。寅,正月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