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汇字属什么?
“五行”一词,首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的“行”,是指顺序、行列之意;因此“五行”就是五种物质或元素。它们在自然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水第一,火第二,木第三,金第四,土第五(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种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世界中心有一棵大树,树顶上有个人,其左有日,右有月,日与月下面有个大门,门外有五个方士(即五行),每天轮流去打开那扇门。这当然是极幼稚的想象,不过却反映了一种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精神。
这种观点被后来的中医学家吸收过来,认为人的五脏六腑以及体表阴阳手足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属性,所以治疗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属性来补不足抑亢盛。如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又如肝阴血不足属于木火太重,要用滋阴潜阳的方法来调理。 当然,这种理论是很朴素的,与现代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确实存在很大的漏洞和模糊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反映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模式,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中医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指导临床实践仍被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