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五行属什么土?
五行理论在古代中国相当盛行,在现代也依然存在。但是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古代人发现,世间万物都可以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别,且每一类别的属性都各有不同。比如金属,质地坚硬且可以切削,而木材就比较柔软。又比如水和火,水火相克,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再后来,人们将世间万物的性能继续划分,于是有了十干、十二支。
十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结合,共有六十组,每一组代表一年,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根据五行的分类原则,每个字母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等等。 那么,为什么沙漠的属性会是土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沙漠的本质并不是土。如果仅仅是土的话,那么沙漠应该是肥沃的土地。
之所以说是“土”,是因为这些土壤被风化了,颗粒很细,就像淤泥一样,所以能包容树木等植物的生长。但如果深入探索其中的成因,我们会发现这并非土壤本身的属性,而是因为水的作用力。 当降雨较少的时候,地表水的沉积作用减弱。此时地下水就会向上游走,并在地面逐渐汇聚。当它遇到地形低洼处或者岩石断层时,会积蓄起来形成水池或湖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沼泽和盐碱地。
在沼泽和盐碱地的表面,生物的活动非常弱,而且植被也很稀少,所以土地的涵养水源能力很差。水分不断蒸发,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断变动,最终形成了沙尘暴等天气现象。这些沙尘被吹到远方,并沉淀下来,形成新的土壤。 但这里的“土”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土,而是一种类似于淤泥的物质。把沙子的颜色定义为“土色”是非常合理的。这种由风造成的固态液体混合物,正是沙漠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