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蓝筹企业?
蓝筹公司最早出现在西方股市中,主要指的是那些经营业绩良好、分红稳定的高净值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盈利优势。 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发展,蓝筹概念也逐渐被引入。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类型。而为了适应国外投资者投资和国内投资者投资的需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于2006年1月5日核准注册了“蓝筹股票”商标。从法律意义上说,只有获得该商标注册的上市公司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蓝筹公司。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解读,沪深交易所分别对蓝筹公司的定义做了具体的规定。上交所认为,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上市公司可称为蓝筹公司:
(一)股票价格波动受经济景气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小;
(二)发行前净资产至少5亿元人民币或每股净资≥5元人民币;
(三)上市以来连续3年以上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亏损≤500万元人民币。 深交所则将条件设定为:
一、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二、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5亿元的除外;
三、流动性较好,不超过10%的资产负债比例大于70%且无重大资金占用情况,最近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正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判断是否属于蓝筹股时,并非仅考虑其目前的情况,还要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即要考虑未来的盈利预期,也就是说如果未来预期盈利能力弱,那么现在再优秀的蓝筹也可能被排除在外。因为蓝筹本身意味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并且能够给股东带来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