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五行属于什么意思?
“五形”是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形”,即金、木、水、火土。古人将世界万物都归于这五行的范畴内。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草木萌动。……”注曰:“二月,阳盛育,故草木萌。木者,少阳之所居,故谓春分,而阴生于其中矣。”又日:“孟秋之月,……天地始肃。……”注曰:“处暑者,秋行阳数之中。”古人是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带有生命和活力的,称为“阳”;另一类是无生命和无活力的,称为“阴”。春天属木,代表勃勃生机;夏天属火,象征着旺盛的热力;秋天属金,代表着肃杀的寒凉;冬天属水,蕴藏着无尽的活力;四季交替,阴阳平衡。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寒六种气候,它们分别对应着木、金、火、土、金、水。 因此所谓的“六时顺候养生”其实就是根据这六气和十二时辰的关系进行养生的道理。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寒犹未温,故云‘寒冷’,刺筋络血脉分肉之间,不可刺皮,以皮肤耐寒气也。二之气,寒乃全冷,故谓‘大寒’,刺骨节血脉分肉之间,不可刺其毛肤。三之气,天温转热,地气开始干燥,故云‘炎暑’,刺阳明经也,血中之气,气中之血,不得宣通。四之气,湿热互结,故谓‘溽暑’,刺手太阴肺经,少商之处,泄热止烦。五之气,风寒化雨,故谓‘阴雨’,刺少阴肾经,涌泉之地,导水上行。六之气,白露深秋,阴气渐盛,故云‘凉燥’,刺肺胃之火,消上焦之火邪。”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节气,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养生保健。在寒冷的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外出锻炼;在温暖的春季应当早睡早起,多去户外散步;炎热的夏季应该晚睡早起,尽量多在户外阴凉的地方活动;凉爽的秋季应该晚睡早起,适当加大运动强度;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早睡晚起,在户外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