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几个生肖?
江南有六个生肖,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了古人观察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并由此总结出正月寅月“建卯”,二月“建辰”,三月“建巳”等等,直至十二月“建丑”,而最后一个月“建寅”又重新开始。在古人看来,每个季节的起点是月相变化周期的一个节点,所以春季从寅月开始,冬季从亥月开始,而每个月则由寅开始到亥结束。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简洁清晰的逻辑将这一内容记录下来。其中“立春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冬至小寒立春"循环往复,正是对“月相变化—节气变化”规律的概括描述。
同样,为了便于计算,人们还以12个星座为基础进一步平均分了黄道,并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个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然而,现代科学已证明太阳周年运动并不存在明显的节律性,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农历系统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而在这种传统中,人们按照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的方法给二十四节气进行了人格化定位,其中与十二属相关系密切的是“子午流注”和“五运六气”。
子午流注是将人体经脉分为子时(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和午时(中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两个阶段,认为子时有阳极之气所主,午时阴极之气当令。同时,将十二个地支和十个经脉穴位相对应,再结合十二时辰阴阳转换的原则,推导出不同时间气血运行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进一步推断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脏腑疾病,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时间医学理论——子午流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