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阳节几月几号?

符诩惠符诩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起源于祭祀祖先的庆典活动,流传至今已经有很多历史了。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有的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二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阳”。

在汉代东汉宫廷,有祭祀战神蚩尤的活动,名为“重阳祠”。到了晋代,文人骚客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日活动——“登高会”,据说是为了纪念晋代诗人陶渊明而举办的,后来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唐代。

在明代,皇帝还会亲自到万寿宫为老道士们庆祝重阳,场面极其宏大。 那么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

第一:饮酒赏菊 古时文人们喜欢借酒抒怀,重阳节也不例外。在这一天,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三五知己,都会喝上一杯,以表对这天的珍惜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意。除了饮酒,还会有赏菊之举,因为菊花是在这个时候开放的,所以赏菊就成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第二:晒秋 什么是晒秋?这是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常年多雨,有很多独特的民居建筑,比如吊脚楼。每年的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降低,南国的雨水也变得淅淅沥沥起来,于是房屋就有了更好的透光性,老百姓们在房前屋后都搭起了竹竿,用来晾晒衣物和粮食,因此就有了“晒秋”之称。

第三:插茱萸、戴菊花帽 古代还没有发明电灯,人们夜晚出门多半是点着蜡烛,光线很暗。为了便于辨识,同时也为了装饰,姑娘们会在头帕上插满茱萸,小伙子则会把菊花叶子贴在额头或鬓角处。当然,这些习俗现在已不多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