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什么年画?
今年比较有意义的是戊戌狗年,所以年画的动物形象就是狗;其次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还有一个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三个内容会出现在今年的年画上。 以前每年农历腊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送灶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灶神,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明代开始,在腊月二十四祭祀灶神的习俗逐渐被流传下来,成为民间传统的祭灶日。而在宋代时,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就被认定为祭祀灶神的日子了。 因为“送灶日”与“祭灶日”的时间间隔很短,并且相隔日期有时会有不同,因此有“官三民四”或“官五民六”的说法(指官宦人家和百姓家的祭灶时间)。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家已经不再过传统意义上的“腊月二十三小年”,而是把“大年三十除夕”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来准备和庆祝,而腊月二十五则是“扫尘日”,人们会打扫灰尘、除旧布新。 但不管如何,腊月都是属于“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所以在传统意义上,腊月是“结束之月”,也是“开始之月”,人们在这一个月里准备美食、制作衣裳、购置年货、祭祀祖先……为辞旧迎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在现代汉语中,“腊”字表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的意思。
我国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时间,每个时辰对应两个节气,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晚上11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凌晨3时至5时初为“寅时”,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初为“未时”……如此循环往复。 在每个“辰”,即每个两小时的时间里,又有“申”“酉”“戌”“亥”四个地支,分别对应现在的15至17时、17至19时、19至21时以及21至23时。 由此可以看出,腊月是从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十二月末。而这个时间又正好处于农历和阳历的混合阶段,导致这个月的天数时有变化。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其周期约为365.2422天,比阴历大11天左右,为了调节阴阳历的差距,古代将阴历每月的天数减去一天,每闰一年加上一日,使阴阳历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适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这样虽然保证了农历月相的变化与公历季节变化的同步,却使得十二月有了大小月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