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字五行属什么?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一种狐狸,其形象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据传其主神为青丘之山的山神,姓邵名君,食人必为人变身,可变化为公子宋之妻(《左传·昭公十七年》)、卫庄公妻(《搜神记》卷十四)等人形。 《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九尾,名曰“九尾狐”,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又言“千岁肥满则食人”。
后世的《封神演义》等小说和明清小说多取此意,谓九尾狐乃狐狸精,妖媚惑主,祸国殃民,害人不浅。 此外又有赤色三足鸟名为“火狐”者(《吴越春秋》),白色九头鸟称为“思狐”者(《楚辞·远游》王逸注),赤色四足犬称之为“天狐”者(《述异记》)等等,皆与九尾狐同属狐类,因颜色或形态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其实都无甚区别。 “九尾狐”一词的本义应是指一种长着九条尾巴的狐狸,后世以之附会于其他种类的小狐。 另外在古印度的神话里也有九尾狐的存在,是月神的坐骑。在印度教中它还是生殖力旺盛的象征象征之一。
日本神话中的九尾狐来自中国,与中国古代的九尾狐一样,也是守护帝俊后裔的神明,名叫玉狐。但是后来的发展却大相径庭——在日本,九尾狐作为妖怪的代表,被大量引入民间故事和动漫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火影忍者》里面的鸣人的母亲玖辛奈所化的九尾狐,以及《犬夜叉》里的巫女桔梗。 而在中国,由于道教的影响,九尾狐渐渐成为了邪神和妖精的标志,被排斥在外,只有少数作品还保留着上古时期对中国九尾狐的崇拜。
总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九尾狐已经不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是一种人格化了的符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