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有什么旅游景点?
1、魏庄砖窑遗址 位于漳河北岸,属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广济寺 亦称“东大寺”。位于县城内西南侧的西大街上。始建于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扩建为十方丛林,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修,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被兵灾破坏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僧道源发起再行修建,至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竣工。有山门三楹,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共36间。有佛像千余尊。殿前碑碣13通;院内古槐两株,为明代遗物。是该县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现为邯郸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宗教局批准开放寺院之一。 广济寺是座颇具规模的千年古刹,该寺自创建以来,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从宋到元曾几度扩建,到明朝中叶时已是禅堂三进、方丈室三间、钟鼓楼俱备、殿堂林立的大寺院了。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它曾是武安县党政机关和武安县大队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寺院几经改建,现除大雄宝殿及东西厢房外,其他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一株高大的古树——古槐。 在大雄宝殿门前两侧各有一棵粗壮挺拔的古柏树,左边的这棵比右边的那棵高出一头来,左边的枝叶也比右边的茂盛得多,人们称之为“姊妹树”,它们像两位守卫寺庙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座古老寺院。据记载,这两棵树均是明朝嘉靖年间种植的,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3、磁县临水庙临水宫(又称临水奶奶庙),距永年临洺关镇北5公里处。坐北向南。原建无考。元至正六年(1346),由邑人杨惟忠等人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由邑人马思敬进行扩建修茸;万历三十八年(1610)、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又两次进行了维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又由邑人孙文奎募资进行较大规模的重修,增建了头、二进院和后花园、戏楼等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钟、鼓楼和大殿及配殿、厢房等。大殿面宽进深各七间,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硬山灰布顶式钟、鼓楼分列于南北,戏楼位于大殿前的东西两侧,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戏楼上部为卷棚歇山顶。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三间,并各有耳房三间。大殿前有月台,台上设丹墀,月台前两边各有石踏坊一座。
4、赵王陵 位于邯郸市以西20公里的永年县广府镇北,是战国时期赵国国王的陵园所在地。这里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芦苇丛生,杂草丰茂,一片荒凉景象。但这里却埋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1976年考古发掘了一号墓,出土了大批珍宝以及车马等殉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制作时代,从战国中期延续到了秦代。根据墓葬形制、陪葬器物等方面的研究考证,认为一号墓的主人是赵孝成王及其王后。二号墓的主人可能是赵悼襄王,三号墓的四号基室的主人是赵王迁或其母夏姬。
5、广府古城 位于邯郸市广府城。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该城原有四方城墙,现存南、北两墙以及东城一角。城池形似葫芦,北面隔沟与北墙相望,形成了“葫芦城”的独特风貌。此城是我国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城垣。该城三面环河,一面傍水,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