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都在哪?
这个调查有些偏颇,可能得出来的结论也有问题 中国是性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之一。但保守并不代表就是禁欲的。事实上,在中国,有70%以上的成年人都发生过性行为(数据来源:李银河《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偏好》) 所以,“性都在哪”这个问题显然是有问题的——发生了性行为的成年人,无论性别,都普遍对性保持开放态度;而没有发生性行为的成年人,则更加不普遍了。 这个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其性生活满意度反而越低。这显然是因为在这些人群中,由于社会地位高,所以受到的压力也大,导致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也更多。 不过,虽然这个调查报告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正陷入一种“性的空虚”之中。
在1985年至2015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性福指数呈现出倒U形的变动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性福指数还是很高的,达到66.9;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性福指数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下滑——到2015年,已经下降至63.4。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性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狭隘的层次上——只看到了性生理层面的需要,而忽略了性的社会属性。
正如李银河教授所言:“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求和动机所驱使的……性和爱一样,都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只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过于强调性的负面作用,把性和爱都神圣化了,从而削弱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性行为的动机。”(《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偏好》)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导公众重新审视性这个话题——它既不是肮脏的、恶心的,也不是罪恶的、危险的,而是平凡又普通的,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性教育的目标——“教给孩子真正的爱,而不是恐惧和爱;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而不是羞辱和内疚。”(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