珎的五行属什么?
“珎”字的五行属性应该以字形来分析,其形为“王”、“玉”之合体,故其五行为土。 下面说说个人对“五行”这一概念的理解——中医说的“五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而是指“金木水火土气”;这里的“行”是指“运行”“运动”的意思。所以“五行”其实就是五种物质(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元素)的运动形式或规律。这五种物质的属性也是通过相生相克的方式得出。 “五行”说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尚书·洪范》中,原文是这样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的“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就是这样——“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后来古人发现世界上许多事物都能通过五行来描述或是预测(比如颜色有“五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四季有“五季”——春秋冬夏,五脏也有“五臓”——肝心脾肺肾等)这就使得“五行”这一理论被扩大了,什么都可以往“五行”这方面套。于是有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以及“五行俱全”等说法。而中医所谓的“五行”就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五行”了。
现代科学证明世界上的东西远远没有达到“五行俱全”的地步。也就是说自然界不存在完全均衡的事物。例如我们身体中的细胞,它不可能既有酸性物质又有碱性食物。既然自然界本身就不存在“五行俱全”的事或物,为什么还要让人吃“五谷”呢?其实,中医说的“五行”并不是让患者多吃含有“五金六豆”的东西。因为“五谷”之中不仅有木(籽),而且有金(壳),也有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