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几年中国男篮?
作为94年才开始接触篮球,然后一直关注至今的老球迷,想来应该是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那时候的中国男篮正处于黄金一代的末年和银色一代的开始阶段,国家队的阵容中除了王非和李楠外,其他球员都是从清华附中走出的,可以称之为“清华军团”。这一批国家队由孙悦的老师王和信执教(后来去了山西队),球队的核心是阿的里,胡卫东,巩晓彬等人,还有刚出道没多久的姚明。因为当时国家队的外教是中国篮协聘请的李秋平指导,所以球队还是沿用当时NBA和其他国外职业联赛的打法,就是外线突破,高空投射为主,加上抢断快攻,内线暴扣为辅。这套打法虽然看着很炫酷,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拥有出色的后卫群以及能内能外的锋线群。显然那时候的国家队都具备。
那个时候中国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每次比赛前,教练组最担心的不是对手的研究和战术安排,而是队员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为中国男篮在亚洲面对菲律宾之类的弱旅时还偶尔会出现加时的情况,在面对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劲敌时经常会遇到球员情绪上冲动,防守动作大导致受伤或者被罚下的情况。有一次世锦赛面对澳大利亚,中国队场上两名主力中锋均因犯规烦恼而只能在场边干瞪眼。另外就是内线争斗力不足,经常被对方内线打爆。记得有一次奥运会预选赛还是在沈阳体育学院打的,对面一个身高不到1米80的日本后卫竟然可以在我们头上爆扣,这在我们国内比赛中是想都不敢想的。最后输球也是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