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几个月?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也叫慢性下腰损伤,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主要症状为腰背酸胀疼痛,劳累后加剧。可伴有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严重者出现下肢乏力、踩棉花感。检查可有腰肌紧张,部分患者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病因:多数由于腰部遭受外力作用,使腰部肌肉或神经受损引起;也可是腰部炎症、肿瘤等引起。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如X线、磁共振(MRI)等辅助诊断。 X线片上可见腰椎生理曲度变浅甚至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可以伴有关节积液。 MRI检查可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病变部位,以及受累脊髓和神经根的情况。
治疗:治疗原则主要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炎性反应吸收,消炎止痛,防止肌肉萎缩,纠正不良姿势,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锻炼。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封闭疗法、物理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在休息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者肌肉松弛剂,必要时配合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封闭疗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行痛点注射,每周1次,每次1~2穴,注射得保龙注射液50mg,生理盐水5mL。 物理治疗包括中波紫外线照射、超短波、微波、红外线、激光、水疗、热敷、中药熏蒸、牵引、按摩、推拿、针灸以及功能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