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路振宇路振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测字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文字是符号,是没有属性的;古人造字,讲究象形会意,文字本义和演变过程是有规律的,但是字就是字,它本身不存在任何神秘力量。 说测字等于预测,更是有道理。我国古代就有预测术,流传下来比较知名的比如《周易》、《玄空飞星》等等。这些预测术都是根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公式算法去做推算的。其中用到字的例子也很多:周易用的是卜卦,需将所测之事转化为卦象,解卦就需要知道卦中的字(爻)是什么,它代表什么意义,这其中的学问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而玄空飞星中用字的情况就更多了,看房屋选址要论字,看流年大运也要论字,甚至看一个人命运如何都要借助字形去推测! 所以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测字属于预测范畴。不过现在很多人把“测”理解为“测试”的意思,那就没有错,文字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符号系统,我们通过对它的分析和解读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

所以不论你是在测试自己还是在测试别人,字都是没有属性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如果你硬要说这个载体的本身属性是什么,那么我只能说是人为赋予的,是主观且片面的。比如说我非常喜欢某首歌,于是我就认为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欢乐的,然而对于你来说,你可能觉得它给你的感觉就是悲伤的……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造成的,这种个性包括性格、气质、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

我说一个字的感觉如何,那只是我感觉如何,不代表你的感觉也如此。所以有人说文字具有情感属性,我觉得这是对的,但我认为这种情感是主观且片面的。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文字,那么它的构成和每一部分的笔画以及偏旁部首都应该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文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含义。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文字岂不是带有客观属性了吗? 我想说的是文字虽然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我们如果能找到方法去模拟它的抽象程度,让它具体化,那就能用科学的手段对它进行量化和分析。当然,这里的量化和分析是要依靠足够多的样本,并且经过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这是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的。

凌胡平凌胡平优质答主

“测字”属于五行中的“火”

测字,也叫“相手书”、“手相字”、“青乌字”、“拆字”、“破字”、“笔断”、“心计”、“绝学”、“通变”等,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古老的相学术数。从“相手书”、“手相字”等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

五行之数,十指为先。人类的双手,是决定万物数理秩序的根本,测字就掌心的纹路及手面上的八字,以科学的推算法测准,以独特的手法,结合周易预测学、笔迹预测学、梅花易数、周易姓名学和人的生理及心理科学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周易哲学,以人类的掌心纹络、八字和笔迹的科学特征为基础,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将命理之术与掌心的几何图形及人的手、笔迹及面部等特征,进行综合观察,从而分析人的运程、事业、财运、爱情婚姻等人生诸方面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变化。它是科学预测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变化的一种综合性的科学预测方式,它是用周易的原理与人的手、笔迹及面部等特征相结合的科学和易学的综合应用。

测字,测字学作为易学中的一种占断法,其历史源远流长,“测字”,在隋唐时已开始盛行于世。如唐代《朝野佥载》卷三就记载了一个王播的故事。王播本是一个穷苦书生,落魄之时,常到龙安寺蹭饭,主持和尚很不高兴。有一曰王播来晚了,和尚们吃饭已经散了,因此不予招待。王播无奈,只好在寺墙上写下一个“饭”字离去。

几年后,王播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路过龙安寺又来投宿,那个和尚见到是王播,高兴得亲自下厨,招待王播吃饭。王播见到了当年自己写的那个“饭”字还在,只是和尚在旁边又加了个“反”字,变成了“饱”字,使王播感慨不已,王播感叹赋诗一首:“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厨头饭后钟。三十年前尘下事,而今不在Dream中。从此也可看出测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前的历史。

关于测字的起源问题,流传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源于隋唐:

王度《古镜记》记载,有个李全去给李仲昌占卜,李仲昌字守直,他便在纸上写了个“守”字,用笔点了中间的横划,又写了一个“直”字,也点了一下中间的竖画。然后就说这两字都被点破了,表示要遭破败。结果李仲昌果然家遭变故。这就是目前见到的测字的最早记载。唐代《朝野佥载》记载,荆州有位和尚名叫王晖,能测字,他测字的方法,大多运用字的笔划和笔划的结构。他测字方法巧妙,而且很灵验。由此可见,到唐初时测字之风已开始在社会上流行“测字术”,是为相术和占卜的辅助之法,大约在隋唐时开始流行的,由于宋朝统治者对市民文化的宽容态度,加上宋朝文人学士多富于创造性,加以宋朝的科举制度,文人入仕的机会大为增加,使得“测字”这种“小道之术”被发扬光大,发展到极至巅峰,在北宋末年的《夷坚志》和《梦林》等书记载了大量测字故事。如《夷坚乙志》记载有个官员,到潭州去办差,向茶博士问路,店小二给他指点迷途,顺便给他测了个字,测字者叫他不要走右边的大路,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有失体面的事,因此这官员很恼火,但出于好奇,还是照着茶博士说的走了小路,结果大路上发生了抢劫事件,这位官员有如死里逃生,对测字钦佩不已。如《夷坚志》记载了一位王侍郎,应考时,一位测字先生给他测了一个“王”字,告诉他可以连中三元,王侍郎大喜过望,后来果然高中状元。在这些记载中有很大成份的有吹嘘和夸张的成份。这些传说虽然不可全信,但说明测字术在南宋时期的相当流行。

说法二:源于南宋

南宋孝宗时有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