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属于什么生肖?
古代纪年法中,丙年是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字,用来表示年份,顺序为丙辰、丙巳、丙午... ...以此类推。而每个丙年都有对应的十二生肖,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属”牛、虎等等的说法呢? 其实是因为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组成甲子、乙丑……戊寅等日期。为了简单方便而又不会重号,逢到甲或己(天干第六位)的日子,就设今天干的属相为该年的属相;遇乙或庚(天干第五位)的日子,就设定该天的属相为属牛;丙申日就设定属猴;丁酉日子就设定属鸡;戊戌日就设定属狗。就这样逐日循环往复。 而六十甲子一个周期,刚好与12个地支相互配合,形成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纪年法。其中每逢丙年和壬年都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属相。例如,1982年为壬戍狗年,1946年为丙戍狗年。
而在现代纪年法中,丙年对应的是公历的3月5日到5月5日,因为我国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阳历一年有365天或多于365天,所以每隔不到3年就有一次闰月。因此有时也会出现某丙年在农历五月立夏前后,而该年却以立春为春节的情况,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在立春日之前,这种现象在农历中被称为“年隔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