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是指什么生肖?
1. 鼠
老鼠的称呼很多,如耗子、鼠辈等,这些叫法暗示了老鼠的特点:小巧灵珑、行动敏捷、昼伏夜出。由于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王”字有个“口”,也就是有个家,所以是家居之主,也就是所谓的老鼠大王的意思,这暗示着作为君王要有一个安稳的家。
2. 牛
牛的称呼中带有“田”或“苗”的字比比皆是,可见牛主要的功能就是耕田,其次才是肉用。而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一年之中最主要的就是春天耕作,希望收获秋天的粮食。此时正好与农历一月相合,而农历一月又是正月,古人喜欢“以正月属木,万物始生焉”(《春秋命历序》),于是就有了“春王(音同阳)”之称。又由于春季是万物萌芽之初,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是说春天生长的事物比冬天生长的更厉害,这正符合了牛的特性,于是牛就得到了“王”的称号。另外,牛在五行中对应的是土,而土又是万物之母。
3. 虎
虎与辰象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寅辰相半,并且“辰”含“良”。古人根据老虎的习性,认为它选择“良”的时候吃食,于是将二月称为“仲春”,因为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每个月的中旬正是月牙变圆之时,所以“仲春”即指农历二月。而且“良”还代表好、优秀之意,于是二月自然成了春季中最好的时光,这就和“王”的意义差不多了。虎还是森林之王,“王”字下面就是个“王”。
4. 兔
兔字的本义是捕捉猎物,《礼记·曲礼下》有“凡捕猎,须获兽之足踪而后取之”的记载,说明兔子善于奔跑,这一点像极了一月的特性——朔月。兔在五行中属于木,而一月也是阴历的第一个月。 5. 龙
龙的称呼太多了,其实大部分都是指代雨水,正如《礼记·月令》所说的,“(二月)惊蛰,雷声始发……蛰虫咸动,米食启”;“(三月)清明,雨生而草木萌;……(十月)立冬,雨雪勿伤五谷。”二、三月份就有“阳春”“仲春”“暮春”之称。至于十二月,古人以十二地支纪月,子月是十一月,丑月是十二月等等。
6. 蛇
这个很好理解吧。“蛇”通“蠕”,《礼记·月令》中有“季夏之月,蚯蚓结,蝼蝈鸣……”自然界的生物有很多都在二月苏醒,开始活动,比如说蝉、青蛙等等。而蛇也刚好在二月苏醒,并且开始蜕皮。
7. 马
马的称呼多是带“午”、带“阳”,这与它的生活规律有关。马是昼夜均等的动物,它不像鼠那样一天到晚到处跑。因此中午时候的马和早晨或者傍晚的都差不多。马是星宿名称之一。
8. 羊
关于羊的称呼很多哦!其中带“羊”字的有“祥”、“翔”;带“未”字的有“味”“魏”;带“草”字头的“蔷”“苒”;还有“苜蓿”中的“苜”,这些都是指代羊的意思。因为羊喜欢吃草,而草是在春天开始发芽,因此羊与春天都得到了很好的象征。
9. 猴
“猴”字的偏旁是“侯”,表示对神的尊称。而“候”字的古字形像一只猴子爬在树上。猴字的读音hóu,也是和“候”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要在“猴”前面加一个“小”呢?这是因为猴子虽属于灵长类动物,但智力却远不如人类,所以被称之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