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资出口是怎么?

虞洁萍虞洁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得定义什么是“有效需求”或“潜在需求”。否则无从讨论起。 所以先引入一个概念——消费倾向(Propensities to consume) 这是一个个体偏好问题,定义为: 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下,不同的消费者对于消费和储蓄的偏向程度是不同的。 假如我们把收入等同于财富,把消费和投资看作财富的减项,那么财富最大化原则就可以表述为: 在同样多的财富条件下,个人愿意消费更多的商品或者服务,或者更积极地投资股票等金融产品,以换取更高的收益率。 而将消费倾向代入到C=f(Y)的函数关系式中,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消费者方程: Y_1=\sqrt{Y} \quad (1) 当一个人的消费倾向高于平均水平时,他/她就会更多地使用手中的收入进行消费,而不是储蓄起来。这种人自然是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我们称之为“超额需求者”(over-demander);反之亦然。

所以,只要计算出人们的平均消费倾向,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商品和服务总体的“有效需求”——总需求等于消费者支出加上政府和企业支出。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不同收入的消费者们的消费倾向是一致的,即不论你手里有没有钱,你的消费倾向都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C=f(Y)转化为C=g(I)的形式,其中I代表投资。这样,总需求就取决于两个变量:消费和政府支出。而投资和贸易余额则被压缩到了一个等价公式里。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在萨缪尔森的理论体系中,总需求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要增加总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三种措施:降低税收、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发行国债。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影响上述三个变量的数值:减少税收相当于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增发国债相当于提高了政府的支出,也增加了消费;增加政府支出而不发行国债,就相当于借入资金来扩大开支,这也是一种增税的行为,从名义税和隐含税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总之,凯恩斯的主张就是直接增加总需求,而无须考虑供给方面的情况。后来的经济学家在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理论。凯恩斯自己也从未完全自满于自己的理论,他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解释。凯恩斯之后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凯恩斯的著作中也留下了很多这样的痕迹。凯恩斯主义至今仍是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说之一,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