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杀卦是什么数字?
中国从周朝开始就有官方祭祀,《周礼》中记载的太祝、宗伯等官职负责祭祀神祇、报告祥瑞和求雨等工作。秦汉以后,这些工作都由国家专职官员承担,唐称“祠官”,宋称“祠部员外郎”,明清称“太常寺卿”或“祭酒”,一直沿用到近代。
古代帝王除了祭祀天地山川等自然神灵外,还要祭祀祖先,所谓“郊祀后土”、“宗祀五帝”(见《礼记·月令》);而列侯百官则要在自己的官邸举行家庙祭祀,称为“私祀”。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这种礼仪,有时甚至以此作为安抚少数民族的手段之一。如汉朝优待匈奴单于,经常送给他“汉人祭祀用品”,以示尊重。
1964年,中国政府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出土一件唐代文物——九层漆盘,内盛干酪、油饼、苹果和葡萄干等食品,以及白酒和净水。这件漆盘曾参加1972年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文物展览,并引起不小的轰动。原来,这是唐朝皇帝赏赐给突厥酋长的礼物,上面写着清晰的汉字:“唐圣祖玄元皇帝之”。
这其实就是一件来自中原的贡品。 虽然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以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形式存在,双方有等级之别,但彼此间也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当边境有事时,宗主国可以出兵帮助藩属国,同时,藩属国有义务出兵协助宗主国御敌。但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即“藩属国必须承认宗主国的领导地位,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宗主国朝贡,进献各种礼品”。
中原地区发达的经济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对周边民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除了政治意义外,周边民族所进贡的“土特产”实际是中原王朝希望能得到的各种经济作物和技术。 清前期,西藏每年要进贡大量酥油、糌粑、茶叶和牦牛,其中茶是唯一的植物性原料。据载,每50斤茶叶换3斤酥油,相当于70多斤大米或80多磅面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