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道结局好吗?
《红色通道》是1996年1月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是杜鹏程。本书叙述了解放战争初期,我晋察冀野战军解放望城,并迅速转入守备,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守战略要地,配合别的部队作战,支援全国其他战场取得胜利的故事。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1947年,我晋察冀野战军解放了冀中重镇望城。为了坚持毛泽东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方针,根据晋察冀军区首长指示,晋察冀野战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李布德率领下,开进了原来以日军为主要防区的望城。在这里,第一支队坚守阵地,进行周密部署,先后粉碎了敌人三次营以上规模的反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守为攻的范例。
在望城,第一支队全体指战员同甘共苦,严明纪律,团结奋斗,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英勇战斗的优良传统,赢得了当地党政军民的好评。他们坚持了一年多时间,为战略要地,为全国其它战场作战的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培养锻炼了部队,为最终消灭晋察冀的敌人,解放冀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鹏程,原名庆林,1929年12月26日生于陕西韩城市西梁村。幼年家贫,无钱入学,7岁便给地主放牛,12岁给街上的油漆匠当帮手,受尽苦难。1943年农历9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韩城,地方上一片的黑暗,无助的幼年的杜鹏程便逃出了韩城市。后随父逃荒至陕北宁强县张湾镇,靠给地主放牛维持家中生活。14岁的杜鹏程为了谋生,来到西安,在水泥厂做工。1948年夏,在解放军的攻势下,西安解放。在庆贺解放的游行中,19岁的杜鹏程步行100多里路,回到母校韩城市立初级中学,向全校师生演说解放西安的经过,受到全校师生的赞扬。游行的第二天,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入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自1950年1月起,历任12军35师105团宣传股长,12军干部部部长,1975年11月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处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1988年9月被授予技术3级参谋长。1993年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