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梅天是什么时候?
作为一个在长三角地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北方人,对江南的梅雨季节并不陌生。 南方的梅雨与我们那里的雨季一样,都是指初夏时节持续大量的阴雨天气。只不过我们那里谷雨、立夏之间出现的连阴雨被称为“倒春寒”;而南方则称为梅雨。 梅雨的名称来自其特有的气象特征——冷暖空气频繁交汇,降水量大且频率高。大气中的暖湿空气带有强烈的雨季特性,所到之处极易形成降雨。因此有“天上乌云盖,地下雨水赛”和“东南的雨往西北下”之说。 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饱和水汽,所以每当出现梅雨天气过程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持续的低温潮湿。
据我记忆里,每年的第一阵梅雨大概是在4月中旬来到长三角地区的。此时江南油菜已经收割殆尽,麦浪起伏,农人们在田间忙着插秧。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午后雷雨也频频来袭。不过那时候对出行影响不太大。
到了5月中下旬,真正的梅雨即将到来,空气的湿度会显著加大,午后雷阵雨也会更加急促猛烈。有时候甚至一上午都云遮雾绕,晌午过后才缓缓放晴。空气里的水分会让金属制品以及电子产品迅速“发霉”,家里的木质家具也会变得软绵绵。 据说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系统——“梅雨带”。它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暖湿气流,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沿着长江流域缓慢北移。所以才会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不过现在气候变化较快,一些往年的典型梅雨期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使得人们感到“黄梅季”来的越来越晚,去的也越来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