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属性如何界定?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来说明一下汉字的五行属性是怎么来的吧! 汉字的五行属性,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具体是《淮南子》中的《天文训》和《地形训》里提到: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德而理中;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上下四方,各有所属,阴阳出入,各有攸分,莫不从理。 ” 这是关于五行分配阴阳五行的最早记载了,里面指出,五行分别对应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各有一个帝王(对应着五个季节),每个帝王都有一个助手(佐手),而五行本身则被赋予了很多的自然属性。如木代表春天,就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而金水两个属性就相对冷冽。
后来汉朝的纬书(汉朝人伪造的托名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撰写的古籍)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在《春秋元命苞》和《礼记·月令》中认为:“木位东,其帝太皞,其佐句龙,其神为青帝”、“金星之精,太阳之灵,化为财神,司民兴衰。此星刚强,宜出军征伐。 ”把五行的属性具体化了,同时还给每一行配上了颜色,这应该就是后世五行说法的雏形了。
再后来晋代的人编撰的《周易义疏》引用了汉代学者董仲舒的话进一步明确了金木水火土的属性: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土曰稼穑。凡此五脏,各有金木水火土,即五形也。 ”又给五行加了“燥”、“湿”,形成“金水木火土”阳五行的说法。
随着阴阳五行说在民间越来越流行,人们慢慢开始把五行的观念融入进了日常生活中——比如建房子要看五行,选车牌号要五行,甚至有人给自己起名字也要考虑五行……而汉字的五行则是根据字音字义判断字形结构属于哪一种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