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如何发展?
我1976年当兵,在黑龙江一个偏远的小镇子上,当时没有通铁路,我们那里到齐齐哈尔市有400多公里,乘大客车要走整整一天的时间!1982年的冬天,我在新疆伊宁县的一个乡镇企业工作,那里的百姓到乌鲁木齐要走两天的时间,很多年轻的妇女都因为路上辛苦而放弃了到乌鲁木齐打工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中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1993年在海南三亚市从事旅游行业的时候,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环岛高速公路也即将建成,当时就感觉三亚的经济发展不可限量。现在再回首往事,感觉那时的感觉真的太正确了,如今的三亚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度假旅游城市。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最近也是交通巨变,因为在修建一条连接内蒙古和东北的高速公路—乌兰浩特至牡丹江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乌牡高速”),我的家乡附近将新建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虽然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路,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条高速公路建好了一定会给家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现在的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偏远地区的乡村也能看见高速公路的踪影。
不过,我总觉得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是偏重于东西向的连接,南北向的连接似乎比较少见。像我的家乡,虽然离内蒙古很近,却必须要走很远才能上高速。希望今后能多修建一些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这样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楠,原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现居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区作家协会理事、大理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