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和中超的区别?

闻人俊逸闻人俊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CBA是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实行主客场制,每年打29场;中超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目前实行的是赛会制,每年50场比赛左右(13届比赛486场比赛) 参与球队数量 CBA有20支参赛球队,每个地区有2支球队参加,最后决出总冠军;中超目前有16支参赛球队,未来可能增加至18队。 球员身价 CBA新赛季本土球员工资上限为税前700万人民币,外籍球员顶薪为税后500万美金;中超俱乐部引援投入上限分别为:广州恒大淘宝队6000万元人民币、北京中赫国安队5000万元人民币、上海绿地申花队4000万元人民币。(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 从球员身价上看,中超球队的硬件条件要远超CBA球队!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CBA联赛是由CBA公司负责管理的,而中超联赛是由中国足协负责管理。

CBA公司与中超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有所不同。CBA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联赛的电视转播权、市场开发和赞助费等;其中,电视转播权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据称CBA公司在2015年从腾讯体育拿到超过2亿美元的收入(注:此数据来源腾讯体育官方);而且,近几个赛季CBA一直在尝试进入北美市场,在纽约等大城市进行球馆租借和商业推广活动,相信随着这种海外拓展计划的实施,CBA公司的财力还会进一步增长。而中超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母公司投资、赞助费和门票收入等,虽然母公司投资数额巨大,但收入主要靠冠军奖杯和荣誉来支撑,经济效益不明显。

综上所诉,在中超与CBA的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足球运动在国内普及的战略目标,应该首先提高中超联赛的地位,缩减两者之间的差距;而在当前中国足球环境下,首先应保证中超比赛的连续性和观赏性,同时逐渐扩大其影响力。

倪涵希倪涵希优质答主

在中国,体育职业化是“从中间开花”的,足球职业联赛开于1994年,其时中国篮球甲A联赛尚未露峥嵘。但与足球比起来,篮球在中国的市场化道路走得更通,更顺。

有“全国斗牛大会”绰号的CBA联赛自始即在中国本土一统江湖,“中国乔丹”胡卫东之流坐镇的江苏南钢从不把其他中国球员放在眼里。而在中国篮协“本土化”的强制要求下,洋裁判、洋教练、洋球员悉数遣散,“中国篮球必须走中国人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条CBA创办之初的口号得到贯彻。

虽然在中国的体育职业化进程中,NBL曾与CBA联赛展开激烈的“内战”,但财力大不如CBA的NBL很快败下阵来,现在,国内的篮球联赛只剩CBA这一杆“枪”。在2005--2006赛季,CBA联赛将由去年的12支队扩充至14支。届时,联赛将由原来的174场增加至208场。

同CBA相比,中超的“内战”一直没断,甲A与同城对抗赛、甲A与中超对抗赛、“打假球”的力帆与中超、中国足协与中超等矛盾纷至沓来,使中超的“本职”地位岌岌可危。

从CBA联赛和中超联赛的广告招商上可以看出两种联赛的天壤之别。从2005--2006赛季起,达永体育公司成为CBA联赛5年的“中国第一主赞助商”,CBA5年中从该公司获得1.8亿元人民币的冠名费用,即年度3600万元。而2005年的中超联赛却无“中国第一主赞助商”,仅有1500万元的“中国第一支持商”。

从联赛广告招商的整体上,上赛季CBA联赛的纯收入达到1.12亿元,而中超联赛只有7000万元,前者赢了后者40%以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