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是五行里的什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记·檀弓下》载,孔子去世时子夏哭得最伤心,哭完便去整理孔子生前所著书稿。 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很多,但子夏在整理书稿时把其中言论记录下来的是哪些就不得而知了。 只知后来流传下来的《论语》中,有十篇是子夏记录的,可见他是公认的最得孔子真传的弟子之一。 有句成语叫“言必行,行必果”,这个成语的出处便是《论语·子路》,原文是“子路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说了话却不去做,那就不算是君子。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君子的品德。 但这里提到的“先”和“后”不是指先后顺序,而是指要先立言(说话),然后才能行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上述文字均出自于《论语·颜渊》,是孔子强调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句话意思是,施行仁德的行为靠的是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论语·宪问》记载,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如何才算仁。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他是否愿意学习。子贡说当然。孔子说,只要你想学,我就教给你。接着他又问了仁的具体表现。子贡说,我虽然没有做到仁,但我愿一生向仁看齐。孔子听后很欣慰地说,你能这样就好办了。 一个想学习的人有着无穷的潜力;一个愿意一辈子朝仁德看齐的人,怎么会不“仁”呢? 所以,自我完善,人人都可以做到,正如《中庸》所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谓之道。” 每个人都有成为君子、圣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