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五行属什么关系?
侯是古代五氏之一,主爵位、君主之家。而其中分得最清楚的也就是周代的封爵制度了(其实秦朝也是分得很清楚的)。周代爵位分为五个等级:王侯将相。而其中王又比其他的等级高一些。所以“侯”在周代一般指“侯伯”和“子男”。 “侯”在古代通“胡”,比如“侯马”,就是现在山西的临汾市和霍州市一带,又称“胡马”;
而“候”在古代多用来称呼那些有爵位的人去镇守边关,称为“某候”或“某地候”,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因此古人常以“侯”来称呼别的地方。 《论语•郑玄注》:天子之封诸侯,食禄千乘。《战国策•燕一》:今吾持三寸之柄,而令天下宾服,愿与大王结为兄弟,以尊天子。” 汉朝建立后实行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于是“侯”这一字便专门用来称呼那些有功之人了。这些人大多是汉朝开国功臣以及他们的后裔。这些家族的爵位由汉朝政府授予并世袭。
汉初刘邦为了安抚这些有功之臣,允许他们保留部分贵族的特权。到汉武帝时,这些特权又被废除。但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帝只能再行赏赐,给予一些有功之人“列侯”的爵号。“列侯”大多是有功劳的文官,与“武候”不同。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因为门阀制度的存在,“侯”这个爵号一般都是世家大族内部传承。宋朝以后,“侯”的地位再次下降,成了普通官僚们常用的爵号。元明清三代基本沿袭了这一习惯。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每一行都具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候的五行属金,具体关系如下:
相生关系:金生水,木生火;
相克关系:金克木,水克火;
自相关系:金与土互生,木与水互生,火与土互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五行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且普遍的规律,也是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基础和核心。 生,即产生、促进、助长的意思。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以木为例,以薪柴点火,有木而后有火,无木则火无从产生,故木生火。火焚烧树木,土是由焚烧后的灰烬生成的,故火生土。金属是由矿石提炼生成的,矿石是埋藏于大地的(在古代,金属是从土中采掘出来的,且金属是矿物,矿物是埋藏于大地的),故土生金。金属会融化于水银等液体中,金与水银(汞)结合就生成了另一种新的物质,故金生水。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水滋润树木,又生长扎根于土地之中的树木。五行相生依次相生,循环无端。
克,就是克制、制约,具有抑制和约束事物的过于亢进的作用,以维持事物中各种力量的平衡。五行相克的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也是相互的,如果把五行以相克次序相配,并把这种配次看成是他们的一种本性,那么,他们以这种本性,同样可以互相制约。如土可以约束水势,土多则水势涣散,水少则土质坚硬,他们互为依存条件而存在。这就是五行中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在相生相克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地进行的,以保证五行的有序发展和平衡。相生相克是无止境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结果就是产生一种动态的平衡,保证五行向着生机勃勃的良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