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怎么样啊?
广联达在大学城有个软件园,里面有广联达、欧普(照明),还有几个比较小的企业。 软件园旁边就是大学城里那个最大的BBA,不过那里现在很萧条,里面很多店铺都是关了门的。
再过去一点有一个轻工业学院,这个学校挺旧的,不过氛围很不错,图书馆很大也很漂亮。 广联达对面的广大商业区算是大学城中人气最旺的地方了,超市、电影院、各种饭店应有尽有,生活非常方便。除了学生之外,这里也是大学城居民周末逛商场的首选之地。
沿着广联达往北走,大概20分钟这样就能到小谷围岛的东面,小谷围岛上没有什么大的住宅区,只有些教师宿舍和城中村。西面的岛上则有富力桃园等较大的住宅区。 在大大学城里面还有个广联达信息广场,里面有很多电脑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价格比市价要便宜一些。
由于大学城发展还不完善,所以还是能看到很多农田和荒地的。如果不喜欢大城市热闹繁华的生活,喜欢宁静,喜欢田园生活的感觉的话,那么大学城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在这里生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每天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乘车。 交通方面,地铁四号线可以在大学城内随意换乘,很方便;公交也有好几趟,基本覆盖整个大学城。自驾的话,从市中心过来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推进“三心二意”高质量发展大学文化体系建设,遵循“博雅通识,术有专攻”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19个学科型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4个校办单位。现有本科专业79个,涵盖十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和黄埔研究院等三个校区。其中大学城校区总面积1988亩,是目前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主校区。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14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198人、副高以上职称982人、博硕学位2418人。现有两院院士3人、特聘院士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特支计划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个,“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4,广东省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5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3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2021年4月发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排名”,广州大学13个学科上榜,其中新闻传播学全国第10,电气工程排名第12。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州大学有14个学科上榜。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入选全国百强学科,位居全国第26名,广东省第2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其中新闻传播学上榜BC档。广州大学入选软科2021中国科技实力排名100强高校,位居全国高校第100名。2021年科技类人文数据机构URAP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URAP)中,广州大学在全球总排名829、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71位。
学校科研机构健全,拥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现有一批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级平台10个、省级平台75个,包括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南方历史档案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考试(HSK)研究与测试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州市产学研结合示范建设单位、各类研究院等。2022年的数据显示,学校共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创新团队13个,珠江创新团队7个,教育厅创新团队3个,广州市创新团队16个。2009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0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此外,获得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内的1000余项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