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时五行属什么?

石刘晟石刘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时辰的起源 辰时,又称食时、早时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早餐时间,是指7点-9点; 而午时则指的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段。《吕氏春秋直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爱马如命,他每天亲自为他的马匹喂食喂水。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看看马到底什么时候吃东西,于是派人偷偷地在马棚外面守候,想要亲眼看到马吃饭的过程。结果当看守发现马已经吃完了饭的时候已经是正午十分了。因此午时又被叫做午时至。

那么既然巳和午都代表一天中的两个时间段,而且从字形上看也没有明显的区分意义,为什么现在的纪年当中没有使用「已午」这种表示方法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宋代以前,人们使用的是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所谓的「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例如甲午乙未海中金一类的。但是到了北宋时期宋神宗颁布新政,将传统的干支纪年改为数字纪年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而同时代的蔡襄等人则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古制,上书朝廷希望能够恢复干支纪年的用法(这俩时间差不了太久),最后被采纳。然而由于数字纪年和干支纪年在计算上的巨大差异,所以新法实行之后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和使用干支纪年,反而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人坚持在自己的笔记中记下自己的出生年份是某某甲或是多少丙丁之类的。

直到元代末年,刘基编撰《郁离子》一书,才恢复了这一纪年标准——当然这时候距干支纪年诞生已经超过千年之久了,不过好歹总算是回到了原点。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见干支纪年法的原因所在。而巳午的划分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延续,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寅时」是什么时候啦! 虽然题主举的例子都是出自《易经》,但实际上周易并不是一部历法,它仅仅是一部阐述哲学思想的书而已…… 「寅申时」之所以会有变化是因为当时采用了子午卯酉四正作为时辰的起点。

优质答主

题主应该是问的“五行归属”。 八字论命,首先要分清月令。而年干支和日干支是判断月令的依据之一(其他参考依据还包括十一个月支); 月令在八字中的位置很重要,月令所统辖的地支五行被称为中五,其余地支均为外五。 在确定月令后,再根据其所属五行,去判定该五行所代表的十干,以及相应的地支。 由于年干与月干干不直接发生作用关系,所以月令所属之土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天干五行了——如果月令为甲或乙,那么这一年的天干就是水木,否则就不是水木。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这时的天干代表的是整个一年内的天干信息,而不只是某一月份的天干信息。 年支为子或者丑的话,属于冬水,所以2015年天干为己土,但己土属阴土,并不是戊土,这是有区别的。 如果不是年支子或者丑呢?那就是阳土,此时天干为丁火。 另外,如果是出生在夏秋季节的话,则要看月令是否当空值日,不然的话,也是先确定月令属性再去决定天干五行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