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五行属什么的?
《山海经》中“东海之渚,有神焉,其状如牛,全身披发,若有人四臂,其名曰禺疆”,这里的“禺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海神”。 又据《大荒西经》记载:“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这个长着翅膀、像凤凰蛋一样的食物,其实就是蚌肉(凤皇卵,民食之)。
在战国时代的楚国,有一本著名的书籍叫做《鸿洞》,上面记录了一道巫师所用的咒语叫做“开鸿洞”,这是利用了古代越语“kòe hóa khuấn”的发音,以表示打开“天堂之门”的意思。 东汉的应劭在他的注解里提到:“开鸿洞,祝文也。言能祝鬼神,令其出入冥界。” 这句话里的“祝文”就是指用于祭祀的文本——这些文本里包含了希望神明降临的诉求。 而《海经·大荒北经》里就记载着这样一道来自“祝文”的神咒:“允吾消之”。
这里所谓的“允吾”,其实就是“禺疆”——他正是掌管海洋之神。 “消”字在古代有两种读音xīao和shāo,在这里读作xiāo。 “消之”就是说让禺疆过来把障碍消除掉,让灵魂顺利地得到安息。 在古人看来,人生世间,有生老病死;人死之后,有魂归故里。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魂归故里的过程常常受到阻碍,这是因为人在世间做了错事或者欠债未还的缘故。 如果想让自己在来世变得幸福,就必须清除此生所做的恶业;如果想让逝者的灵魂早日归来,就必须请神明帮助清除他们在阴间的苦难。
“允吾消之”便是这道神符的意思,它可以帮助死者免除痛苦,让灵魂在世界与阴阳两界之间自由自在地往来。 这道神符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准备一张红纸,在正中间写下“允吾消之”四个金字,然后用黄纸盖上,在四角分别用赤墨打了四个圆点,最后再将这整个装置煮熟。 为什么要在煮熟之后再给死者食用呢? 因为“鬼”这东西其实是“气”的一种形态——“气”是古人认为人类灵魂存在的介质。 人体是个小宇宙,有天地阴阳之分,头顶为天,身上为阳,双脚为阴。 死亡并不意味着灵魂离开身体,而是灵魂脱离了身体的控制,四处遨游。
如果尸体没有完全僵硬,灵魂有可能随着四肢的运动而飘荡,这时如果猛击一下病人的肩膀,就可能将灵魂吓回来;如果尸体已经全硬,就可以直接将这道神符给病人服下,借由“允吾”的力量来收摄乱跑的魂魄,使其回到体内。 这道神符制作完成以后,就需要进行最重要的步骤——念咒。 在古越国,人们会手持这道神符,口诵“开鸿洞”的咒语,以此来召唤神灵。 在《海经·大荒西经》中有这样一句:“凤皇卵,民食之。”“民食之”的“之”指的是凤皇卵还是指拿着神符的人呢? 我们知道,“凤皇卵,民食之”这句话出自于战国楚简,当时文字尚不统一,“凤皇卵,民食之。”可能为“凤皇卵,我食之”或者“凤皇卵,君食之”。 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是“凤皇卵,我食之”,那么拿着神符的人当然就是“我”了,也就是说,持符者要亲手吃掉自己手中的东西才能奏效。 这种用法显然是不合道理的。
“凤皇卵,民食之.”很有可能为“凤皇卵,君食之”,意思是让君主先吃下祭品,从而获得神的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