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字五行是什么?
《说文》中有记载,“躍”字的古文是“跳”,即“跳”的本字;另有记载称“躍”字始见于秦代古文字中。可见其字形是从“跳”演变而成。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隹部》中说:“躍,跳也。从隹。”说明“躍”的古文字形与“隹”相似,表示的是一只鸟在跳跃的意思。
东汉郑玄在注释《周礼》时也说:“躍,跳也。”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今人谓跃如脱兔,此字当从兔。”并引清代钱大昕的话说:“古人谓兔走如飞,故从兔。后世言兔子飞跑,乃加鸟以彰其快。汉碑多作‘逃’,至唐则作‘滔’,字之讹也。……若作‘跳’,则误矣。”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躍”和“跳”的源流关系,以及字形由“跳”演变的历程。
“踴”为“躍”的异体字,《广韵》中称其音“一用切”,说明其读音和“躍”是一样的。“踴”现在通假作“踊”,用来表达一个意义——“跳”或“跳动”,但二者并不相同(见上)——这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造成的。这种借字代笔的现象在古代是极为普遍的。